电话:028-86624218
关闭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职场资讯 >

紧急提醒!我们还要“禁足”多久?(必看)

来源:四川物业人才网 时间:2020-02-14 作者:四川物业人才网 浏览量:

1、我们还要坚持多久?


截至2月11日12时,全国确诊病例已达42710例。新增病例数,持续上升。

白岩松在专访医学专家王辰时,曾问:何时会出现“拐点”?
王辰表示:现在疫情的底数并不清楚,判断根据不足。社会上未能进行隔离的病人,传播威胁性还是很大,“拐点”无法预测。
所以,综上,现在的情况就是:疫情仍在发展,病毒愈发复杂,也依然没有特效药。
一切迹象都表明,虽然我们已经觉得熬了很久,但极大可能,目前还在抗疫的上半场。
我们当然都坚信,以中国目前的实力和努力,完全可以打赢这场仗。
但显然,我们距离胜利还有一段时日。
短期内,方方面面都还要严防死守。

2、接下来普通人该怎么做?


根本原则很简单,不必上班的人最好继续宅着,别见人(要上班的往下看)

我们目前对病毒的认知有限,但对患者的了解非常明确。
2月8日,重庆市卫健委公布,重庆发现了65起聚集性疫情,涉及病例197人,占重庆全市病例总数近一半。
上海也有类似数据:聚集性的疫情有45起,其中家庭聚集的有38起,单位同事有3起,混合的聚集有3起,同一航班有1起。
这当然不是特例,因为聚集而导致互相传染的案例,占比相当高,而且一直在增加。
所以,蠢蠢欲动的,想聚餐、聚会、出去见人的,赶紧收收心吧。
只要有可能,就要继续好好在家待着。
不要心怀侥幸,不要不以为然。
疫情面前,每个人都有可能是受害者。

3、不得不出门,怎么办?


戴口罩,勤洗手,尽量和别人保持一米以上距离。

宁波有位确诊者,很多人都知道了:
是位先生,没去过疫区,没接触过野生动物,也不认识什么确诊者。
但是他被传染了。
公安部门调查发现,1月23日早上,他去菜市场买菜,在一家摊位遇到了一位老太太,这位老太太是感染者,但当时大家都不知道。
俩人不认识,也都没戴口罩,在那个摊位面前,近距离共同驻留了15秒。
就在这15秒里,那位先生被感染了。
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:

  • 有人在去买药时,在吧台和感染者近距离驻留50秒被传染。

  • 有人和感染者共同开会被传染。

  • 有人排队买烤鸭时被传染。

  • 还有多人在同一家浴室洗澡后被传染。

  • ……

病毒无孔不入,实在不能掉以轻心。
国家“新冠诊治方案”第五版,已经把传染源从原来的“空气传播”,改为:1.飞沫,2..接触。
同时提到气溶胶传播尚不明确。
这是一种空气中的小颗粒,可以吸附病毒,悬浮在空气中。
有观点认为人有可能在没和患病者见面的情况下,吸入这种气溶胶微粒而被感染。
这种几率当然很小,但也不得不防。
所以,尽量少在密闭的环境中停留,比如电梯、不通风的房间。
同时,家里、办公室也要多开窗通风,专家建议,每天要通风2小时。
国家在抗疫,医生在抗疫,但最关键的抗疫者,还是我们自己。
严格的自我防护,是我们每个人最后、也最有力的抗病毒防线。

4、我们的措施,真的有效?


武汉有一个小区,叫华大家园,是华中师范大学的教工宿舍。

它被封为“武汉最牛小区”。
因为在疫情重灾区,这个小区1766位住户,无一感染,无一疑似。
这个小区,物业很早就开始对公共区域消毒,呼吁住户不要出门,并给住户发中药、口罩和消毒水,也早早就严格禁止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小区……
跟我们后来的做法差不多。
而小区里的住户,也非常配合,严格遵守规定,做好个人防护。
用网友的话说:一群高知分子,明事理,知轻重,肯自觉,做得非常好。
于是,一个认真负责的物业,一群高度配合的业主,就这样在病毒肆虐的灾区,守住了自己的一片净土。
说明我们的措施大概率是有效的。
如果我们的每个社区、村庄,每一个人,都这样好好防护,想必春天会来得更早一点吧。

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
客服服务热线
028-86624218
微信公众号
手机浏览

Copyright © 2009 -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川物业人才网 蜀ICP备10208085号

地址:成都市高新区新园大道4号新园名都5栋3层1号( 三环石羊立交外侧) EMAIL:xinyuan56@126.com

Powered by PHPYun.

关注

用微信扫一扫

顶部